2012年9月30日

2017

距離2017年,還有5年。最近的思緒,總是在想一些「五年計劃」,去丈量五年之後,跟這個城市的關係,跟這個世界的關係,我將站立在什麼位置,我將會是個怎樣的人。

願2017年夏天,能往Venice、Kassel、Munster學習,再重訪一些城市,回望自身。而那時我將三十二歲。村上春樹好像有篇小說,叫32歲的day tripper。

當然大前題是末日不來的話。

Venice Biennale, Documenta, 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 Will Coincide in 2017

2012年9月29日

好個秋



前年在地鐵軌下的公園,聽著你拉小提琴,我們分享那梨子,依依不捨。去年在St. James Park亂行亂逛,在古老的大門前並排坐下,望到微小的月亮,好不容易才找到路離開。何似在人間。第三個中秋,我們返古,嚐到了往日人們中秋時節心頭最大的滋味。長途的感情真像de-caf的咖啡,總是欠了什麼,但又多了點什麼。見到網上有人問,千里共嬋娟,該怎譯作英文。我只想到,我們不只thousands of miles apart呢。讓我們,萬里共嬋娟。



2012年9月14日

School of _________



Cy Twombly也畫過一幅School of Athens (前一幅沒有女性當然是大罪過)。

思考自由/解放教育,從學苑的構造開始。上學期的是cultural studies of space,下學期是reading the city及health, disease and politics。只要我不倒下不發狂不失敗,保持熱情與信心,這樣的組合,夫復何求。這三科加起來,完全反映了自己從2007年以來的全部軌跡,把它們做好,就是對自己這六到七年的交代。當然,科目的內容從來不是重點,背後一以貫之的就是power/knowledge、enchantment、emancipation, 思索,與走自己的路。


2012年9月10日

社會運動 (給自己、同學、朋友)

心頭有些想法,是太私人了,也恰好為此處除點雜草。這種形態的社會運動,或不斷衝擊感官的政治氣氛,好像一面鏡子,還是一粒藥丸,總讓我在激情中清晰地思索自己。所以我總是要為些自私的原因而衷心感激那些運動裡的群眾、組織者與領袖。

還是想當個人家叫「學者」或老師的人,以此為志業。星期三開課了,只覺得這條路上未站穩,可能少許沙石已讓我走不下去。老實說,論文並不樂觀,我不太肯定自己能否畢業,但又不敢對人言。當想到這條路只要這步無法完成,一切就落空,那種壓力已教人偶爾發瘋。但我心底裡知道,對此,我還想堅持。

多少也想當個人家叫「藝術家」或「策展」的人。多得遇上啟蒙我的妳,還有許多朋友,讓我想抓緊創作的動力。我知道這在當代藝術世界中是不設實際的想法,但不想放棄難得出現在我這個從沒美感的人心中的信念:美學能打動人,藝術是拉關係的行為,要為這個世界各不相干的事物連接,是為enchantment。天資不高,太倚賴小聰明,其實應該先做好本份,再行這條家樂徑。

最想是做個「好人」,有了四川好人和三峽好人之後,這兩個字沒那麼cliche,但我說的還是cliche。愛情、親情,及在上述兩條路踏進時,總讓我見到自己性格讓人作嘔之處。關顧親近的人、努力與身邊人對話、為愛多點付出,讓自己沒那麼乞人憎,這些都做得不夠好。規律、誠信、謙恭、平和這些德性,自覺真是不足得令人作嘔。這是最需要努力走的一條路。

這些與社會運動有何關係呢?我猜,那三條路都是讓自己在下一次「改變世界的機會」中,做得更好,也在緩慢地讓自己成為一個廣場。在這些機會來臨前,和改變世界之外,他們也是活得更快樂的「指引」,「德福合一」,對我來說的實際內容如是。當然,說無聊話與笑話,美食與咖啡,也是錦上添花,但那不是要點。

在大澳開一所是多,在倫敦Zone 3的地方住下來,無疑非常美好,但我想先試試這些道路。若然不通,若干年後,如還未一敗塗地,就到東涌坐11號,或平價機票去實踐吧。

這樣的文字不好看,但我只想偷點時間誠實望住自己,反正如此衝動已不多,何必制止?只是自說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