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老婆婆的夢
Jesse: What do you think were the chances of us ever meeting again?
Celine: After that December, I'd say almost zero. But we're not real anyway, right? We're just, uh, characters in that old lady's dream. She's on her deathbed, fantasizing about her youth. So of course we had to meet again.
2010年8月14日
2010年8月13日
一.
夜半醒來,頭痛欲裂。心裡想,這篇一定是寫不完的了。但頭痛若真欲裂的話,又怎會想到這一點呢。
二.
這幾天反反覆覆在睡不著時迴蕩著的話,是這一句:「在所有可能的世界中的最好的一個世界裡,一切都是最好的」。
三.
五音不全的時候,想到這歌。非常反Radiohead的一首Radiohead。(拋下這樣一句半句的評價很不負責,但,就是這樣)
Destiny, destiny protect me from the world.
Destiny, hold my hand, protect me from the world.
Here we are with our running and confusion,
and I don't see no confusion anywhere.
And if the world does turn and if London burns,
I'll be standing on the beach with my guitar.
四.
"現在坑口的土地,大部分均是原來的鴨仔灣(即現水邊村一帶)填海而來。" (來自維基百科)
原來坑口站不一定賣屏風樓的,賣鴨仔也無不可。
至於古巴站呢,賣這些聲音也好。只要舞弄到開首十四粒音就夠了,不要太貪心。
夜半醒來,頭痛欲裂。心裡想,這篇一定是寫不完的了。但頭痛若真欲裂的話,又怎會想到這一點呢。
二.
這幾天反反覆覆在睡不著時迴蕩著的話,是這一句:「在所有可能的世界中的最好的一個世界裡,一切都是最好的」。
三.
五音不全的時候,想到這歌。非常反Radiohead的一首Radiohead。(拋下這樣一句半句的評價很不負責,但,就是這樣)
Destiny, destiny protect me from the world.
Destiny, hold my hand, protect me from the world.
Here we are with our running and confusion,
and I don't see no confusion anywhere.
And if the world does turn and if London burns,
I'll be standing on the beach with my guitar.
四.
"現在坑口的土地,大部分均是原來的鴨仔灣(即現水邊村一帶)填海而來。" (來自維基百科)
原來坑口站不一定賣屏風樓的,賣鴨仔也無不可。
至於古巴站呢,賣這些聲音也好。只要舞弄到開首十四粒音就夠了,不要太貪心。
2010年8月8日
八道
再懶惰多一次。
"別理我 愛胡說 就胡說
你就不懂 詩是什麼
流行歌 蔡李佛
電光火石 碰出來的 是造作 是傑作
我怎麼知道
不過隨便說說
管他的 好結果 壞結果
我只負責 想到就說
是詩歌 是胡說
偉大夢想 最初聽來 大概也 差不多"
歌,固然不是很好。但在流行文化中有黃偉文這樣的文人牽針引線,至少讓人有把字詞拿去google一番的衝動。詩與胡說聽來本來感覺就很張愛玲,但黃在一池死水中向偶象致敬,到底還是讓我這類多事無聊之人發現另一塊天地,一段更引人入勝的散文。畢竟,我也太喜歡胡說,不過間中說詩。
張愛玲 - 詩與胡說
"夏日之夜,有如苦竹,竹細節密,頃刻之間,隨即天明。"
"別理我 愛胡說 就胡說
你就不懂 詩是什麼
流行歌 蔡李佛
電光火石 碰出來的 是造作 是傑作
我怎麼知道
不過隨便說說
管他的 好結果 壞結果
我只負責 想到就說
是詩歌 是胡說
偉大夢想 最初聽來 大概也 差不多"
歌,固然不是很好。但在流行文化中有黃偉文這樣的文人牽針引線,至少讓人有把字詞拿去google一番的衝動。詩與胡說聽來本來感覺就很張愛玲,但黃在一池死水中向偶象致敬,到底還是讓我這類多事無聊之人發現另一塊天地,一段更引人入勝的散文。畢竟,我也太喜歡胡說,不過間中說詩。
張愛玲 - 詩與胡說
"夏日之夜,有如苦竹,竹細節密,頃刻之間,隨即天明。"
2010年8月7日
花語
好久沒試過看表演睡成那樣子了。坐在得天獨厚的好位置,直視著那些舉手投足,竟然像垂死掙扎般,旁人一定為之側目。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希望也看水月和鏡,原來跟花語拼在一起,就是鏡花水月。為了儲到這個四字詞,多付錢買來睡眼惺忪的時間,可能都是值得的吧。看的時候在想,現代舞是否唯一不被流行浪潮侵蝕的形式?好像依然是最要求acquired taste和訓練去觀看的表演。聽說翩娜包殊的代表作明年會在香港上演,但以那夜的睡意來看,要多補習一下才決定是否去朝聖好了,縱使這定是近年讓我最好奇的名字之一。在經過這許多年後才一睹雲門舞習的風姿,不能不說句浮誇的回頭已是百年身。
近幾次路過影碟鋪都想著要看越光寶盒,雖然怎麼說它是齣爛片的機會都很大。但得以認識鏡花水月這四字,也是因為劉鎮偉的大作。不喜歡人們慣性的叫他作"鬼才導演",他的才情,如果他日真電影史上被人記住,大概跟那個鬼字無關吧。
懶惰,重貼今年二月寫下的遊戲文章。
------------------------------
總覺得劉鎮偉的"天下無雙"生不逢時,我第一次看它時是某年初四。及後在影碟店已不易找到,好不容易待得今年歲晚,才又在貨架上看到幾張,急急把它們都拿了起來,抽出幾張廿蚊紙。作為賀歲電影,它無法直截了當的讓人開懷,遊龍戲鳳黃梅調的頑皮格局,讓人錯過了它有更重要的任務。它可不是什麼喜馬拉阿星之類的賀歲片。
從前以為有關愛情的一切,在<東邪西毒>中都已被說完了。只有看了<天下無雙>,才知道王家衛不過說盡了其中一半,另一半,就交托給了他的長年戰友,從前叫技安那位。<天下無雙>,是一齣要把愛情剩下的一半娓娓道來的電影。除了"不想給人拒絕,就要先拒絕人"之外的,另一半可能的故事。我一直暗許,它該是屬於情人節的。庚寅年正月初一,洽好是情人節,<天下無雙>終於等到它命中該訂的首映日子,讓我們在那天都在自己家裡參加這場首映,好不好?
別人都說這是劉王二人在創作上有最多交錯的一部電影,我一直執意覺得王在<天下無雙>是在為所有他電影中的角色尋找救贖。他們,都太害怕受傷害了,所以才要梅龍鎮的小霸王出場,說出一段又一段林奕華式的動人"情話",為這班帶著千般失落的男男女女,指向繼續上路的方向。這根本是一齣關於信任的電影。王的哲學是信任就會帶來傷害,所以寧願放下信任,接受錯失。影評人說,"將信任和傷害這深沉調子重彈一次,<天下無雙>是明媚的變奏。其實,是明媚得有點讓世人難以明白,才貼著廿塊錢的價錢牌,被放在一堆賀歲片中間吧。
我是有天無故想起鏡花水月這四個字,才又想起這電影的。林奕華常說,人們在愛情中找尋和追逐的,不過是自己,我們,愛的不過是自己。難怪在自己、在對方身上,都不過看得到自己。但又能怪誰呢,王家衛電影中的角色都極端自戀。那就是有關信任、有關傷害的諸種方法的緣起。小霸王說,"原來愛一個人愛得太深,真的會醉。那天,說著說著,我也變了另一個人。"那種信任,那種不害怕、甚至願意被對方所傷害的信任,才讓自己變成另一個人。也許像林所說,我們依舊只能在對方中看見自己,但鏡花水月,身旁河流中影照出的自己,早是另一個影像了。
"情之所至,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讓我們在這不知多少年才有一次,正月初一與西方聖華倫泰日遇上的日子,嘗試參透這說教般的對白。
(陳熏奇也是個天才。By the way, 相逢確實是讓人欣喜的。)
近幾次路過影碟鋪都想著要看越光寶盒,雖然怎麼說它是齣爛片的機會都很大。但得以認識鏡花水月這四字,也是因為劉鎮偉的大作。不喜歡人們慣性的叫他作"鬼才導演",他的才情,如果他日真電影史上被人記住,大概跟那個鬼字無關吧。
懶惰,重貼今年二月寫下的遊戲文章。
------------------------------
總覺得劉鎮偉的"天下無雙"生不逢時,我第一次看它時是某年初四。及後在影碟店已不易找到,好不容易待得今年歲晚,才又在貨架上看到幾張,急急把它們都拿了起來,抽出幾張廿蚊紙。作為賀歲電影,它無法直截了當的讓人開懷,遊龍戲鳳黃梅調的頑皮格局,讓人錯過了它有更重要的任務。它可不是什麼喜馬拉阿星之類的賀歲片。
從前以為有關愛情的一切,在<東邪西毒>中都已被說完了。只有看了<天下無雙>,才知道王家衛不過說盡了其中一半,另一半,就交托給了他的長年戰友,從前叫技安那位。<天下無雙>,是一齣要把愛情剩下的一半娓娓道來的電影。除了"不想給人拒絕,就要先拒絕人"之外的,另一半可能的故事。我一直暗許,它該是屬於情人節的。庚寅年正月初一,洽好是情人節,<天下無雙>終於等到它命中該訂的首映日子,讓我們在那天都在自己家裡參加這場首映,好不好?
別人都說這是劉王二人在創作上有最多交錯的一部電影,我一直執意覺得王在<天下無雙>是在為所有他電影中的角色尋找救贖。他們,都太害怕受傷害了,所以才要梅龍鎮的小霸王出場,說出一段又一段林奕華式的動人"情話",為這班帶著千般失落的男男女女,指向繼續上路的方向。這根本是一齣關於信任的電影。王的哲學是信任就會帶來傷害,所以寧願放下信任,接受錯失。影評人說,"將信任和傷害這深沉調子重彈一次,<天下無雙>是明媚的變奏。其實,是明媚得有點讓世人難以明白,才貼著廿塊錢的價錢牌,被放在一堆賀歲片中間吧。
我是有天無故想起鏡花水月這四個字,才又想起這電影的。林奕華常說,人們在愛情中找尋和追逐的,不過是自己,我們,愛的不過是自己。難怪在自己、在對方身上,都不過看得到自己。但又能怪誰呢,王家衛電影中的角色都極端自戀。那就是有關信任、有關傷害的諸種方法的緣起。小霸王說,"原來愛一個人愛得太深,真的會醉。那天,說著說著,我也變了另一個人。"那種信任,那種不害怕、甚至願意被對方所傷害的信任,才讓自己變成另一個人。也許像林所說,我們依舊只能在對方中看見自己,但鏡花水月,身旁河流中影照出的自己,早是另一個影像了。
"情之所至,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讓我們在這不知多少年才有一次,正月初一與西方聖華倫泰日遇上的日子,嘗試參透這說教般的對白。
(陳熏奇也是個天才。By the way, 相逢確實是讓人欣喜的。)
2010年8月4日
八月才是
(回想起來,對於四月的完結,最記得的畫面來自那個中午)
今年四月完結的時候,許多寫字人都煞有介事地引用艾略特那句"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誰能說不抽象呢,生活起伏有時,西歷平凡無奇的四月竟然引來人們對殘酷這強烈形容詞的共鳴。有別於二十四節氣那種時間感(說來週六是秋分,秋意全無的秋分),月份本來就很難寄上獨特的情緒,所以當時我總是無法明白何所以短短一句,可惹來那程度的和聲。但現在很想說句,八月才是殘酷的月份,不是最,也是很。要很庸俗地說句,如果八月不是有三十一日,而是三百多日就好了。是否要在這樣的context下,才可以理解為何"沿途沉默散步"的下一句,是"炎夏如瀑布"吧。瀑布,一傾而下。
2010年7月31日
Que Sera Sera
最近重溫了那集關於色士風的星期日檔案。一定是上一次想得太多,才覺得它充滿哲理,就像每每聽"問我"時一樣。但七月剛去,八月來臨的時刻,在順豐排骨麵竟再一次聽到que sera sera,也回想著在曼城的陋室睡不著覺,把那老土的二十分鐘看完的滋味。在香港,對太多事與人都開始倍加肉緊,忘卻了在英國時偶爾的超然。que sera sera. 原來它出現在Hitchcock的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該是幾年前首次聽到的出處,但那時沒記住。出現在有這名字的電影,真是況味深長。
趕及在最後一天展期,看了雙年展,和再探偶象白雙全。這次終於用了那些立方說了兩句話,分別是"點"和"你都憎我",算是參與過"藝術品唔係藝術館"的號召了。至於雙年展嘛,印象最深的竟落入中國媒介那邊展場,是盧君賜的"跨過山峰渡過湖泊的旅程"。總體感覺更強烈是,我喜歡的可能只是思考城市空間和日常生活的各種方法,而不是藝術本身。盧的畫作讓我想起上一次看這種大包圍的展覽,剛好在一個高樓裡的展場,拍下了一張也是關於路面的照片。當然,就沒有旅程的成份了。
在七月將盡之時,聽了幾小時東區走廊的聲音,久未有的自在。把椅子在海上橋下搬來搬去,就聽到兩種不同的聲音。喜歡那角落,只願他日海濱環境大變,這相對隱密的小角落還能留存。
顧城 - 遠和近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

2010年7月29日
走向學習年代
這是在學習年代出現的第一首西方搖滾樂曲(在此之前,董先生最喜歡的椎名林檎已搶先出現,而其中一位角色也創作了一首歌)。我就知道,這會是繼體育時期之後,另一本在精神上深刻牽扯我的小說了。在對達爾文最感興味的時候,它以物種源始作上半題,而下半題貝貝重生,就更意味著與體育時期的直屬關係。單這兩個原因,就夠教人在五十二萬字面前(暫時)面不改容了,即使不打算在短期內碰自然史的首二部曲(加起來又九十萬字,天啊,我寫八萬個英文字就能畢業了)。
但更迷人的是學習年代那四字。說的是在大學畢業以後的學習年代。這幾天走在街上,想到即將迎來前進和未知的三百多天,總是喜上心頭,尤其對挖掘幾個未有深交的地區滿是期待。學習,總包括在新的地方學習。故事開始不久,就是主角乘巴士"從後門進入西貢"時,希冀忐忑的思索,那與這陣子在各種交通工具上纏繞著自己的思緒不謀而合。在故鄉裡面,走向所有遙遠的地方,對我來說,就是"學習年代"的意義啊。書裡的雅芝搖巴士抵達西貢,她說這是"每天不斷的小小旅行";這一年,也只希望為自己安排每天不斷的小小旅行。(而且學習從來最快樂且錦上添花莫過於認識到同學,更何況是既舊且新的"同學"?)
因為一點意外,其中一個即將相識的環境竟是藍屋附近的灣仔,今天去看望環境,離開時那種快慰,雖不知能持續多久,但在老灣仔一帶活動,既是夢寐所求,也是半點懷舊(中七時"故作"補習的地點、跟母親下午茶的地點)。如果可以的話,真希望每天都像今天一般,逛一會三聯,在人影疏落的電車上溜至北角,才進入地底回到沒有街道的將軍澳。對了,今天記起一個想過但沒查究而最近被一則電郵提醒的問題,就翻開了書店中的地圖,數著香港到底有多少個"澳"。(剛巧在地圖旁的書架上就有本書印有這老生常談,講解什麼是澳。也想,外國人看到那O字,又怎會想到背後那浪漫之義。)
現在有些澳已名存實亡,就像我居住的一個,而我卻竟萌生了擁有一條船的怪夢,真是錯失一場。所以也許我隱隱然可以理解,為何有些人竟要在水塘釣魚,還要遠在城門河的盡頭。
(有獎問答遊戲:香港有多少個澳?How many Os does Hong Kong have?)


Would hope to project a film on the bottom of this bridge. Or the MV of under the bridge?
2010年5月12日
聽而不行
在辦公室裡工作到厭倦時(其實是大部份時間的狀態),就會去找來當天有什麼樂隊在曼城表演。這該是曼城少有傲視同儕的領域吧,每天總有一兩隊樂隊聽來順耳,讓人萌生起"既然人家一場到訪,不如去聽聽吧"的念頭。但印象中我沒有真的坐言起行過,卻因此儲起了一些曾嘗試把我拉離電腦屏幕前的樂團名字。如果有天他們再到訪,該會不假思索就去捧場的,我如是想。Double life, second chance,就是這樣。
今天遇到這隊只差一點點就把定律打破,特此記下。他們叫the books,在我很喜歡的張張dark was the night中原來也佔有一席呢。
http://thebooksmusic.com/
http://www.myspace.com/thebooksmusicpage
今天遇到這隊只差一點點就把定律打破,特此記下。他們叫the books,在我很喜歡的張張dark was the night中原來也佔有一席呢。
http://thebooksmusic.com/
http://www.myspace.com/thebooksmusicpage
2010年5月9日
八千年只是一個春季


想起了小時候很喜歡的一個漫畫片段,隨意張羅一下,又竟然找得來。不是這樣一找,也差點記不起十來歲出頭的自己,有過那樣的興趣,那時是不是純粹覺得很有型?花過不少拒絕睡覺的晚上,哽蔡志忠的漫畫諸子,哽過的也有數十冊。也不知道那時曾否讀出個所以然來,但非常肯定,這一則只有兩頁,在那本漫畫開端的消遙遊,感動過還是穿短褲上學去的自己。
想找回這漫畫,是因為看到一個叫the oldest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的攝影計劃。沒有進步,沒有退步,十多年後依然認為這念頭感人。是個尚在進行中的計劃,rachel sussman以二千年為下限,去拍在地球上存活最久的生物。每打聽到,他就排除萬難抵達目的地,為見那些"大年"一面。而許多原來的"大年",到頭來也不過是"小年"。每決定到一個目的地,他就會在網上籌集金錢,冀望繼續拍下去。現在還有四個目的地呢,其中之一是西班牙,海床有活過十萬個寒暑的海草。忽然想起,去年讀到的,在宇宙之初,只live fast die young地生存了幾百萬年就死去的星體。
(噢,rachel sussman在解釋資出時,還有這個item:"Film (yes, I still shoot film!)",教我怎能不加倍支持?)
http://rachelsussman.com/portfolios/OLTW/main.html
http://www.oltw.blogspot.com/

最少八萬歲的pando (出處)
the point
2010年5月8日
為入睡不安

剛好,在收到那"安眠藥"前不久,才在書店再一次見到這本書。大概是第三次了,前兩次放下都因為比較實際的原因,諸如沒時間閱讀、太昂貴之類,然而這次卻是對著封面帶有疑惑,心虛的疑惑:最近,失眠好像忽爾離我遠去了。當失眠不再纏繞,暗地裡總有愧疚與不安,因為那大多與胡混地過日子並行的。太易被思緒牽動了,不必思如泉湧,不必用力思索,其實以往零碎的片段也足夠讓我在床上與意識對抗。這陣子的容易入睡,讓自己的意識看來十分陌生,但更愧疚的是看來要為怠惰好好收拾殘局了。不再失眠,之於我,竟是這樣一種徵兆。
作狀地說句,生活最好還是一顆失眠藥。但怎都好,謝謝禮尚往來的seelping pills。
剛好寫於saturday night。
2010年5月6日
聲音們
好像才看畢去年的turner prize展覽沒多久,轉眼又在報上讀到新一年的候選人了,秋去春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可惜今年秋天如無意外將遠離倫敦,看不到在報上介紹已十分耀目的Susan Philipsz。認同城市除了本身的soundtrack外,不妨有另外一些混入音軌的話,他的裝置真是充滿趣味。報上更說Tate Britain將盡量遷就,讓他隨意在展場外的空間發揮。
Susan Philipsz: Lament for a drowned love
用Susan Philipsz跟樊同學換來了Janet Cardiff & George Bures Miller
The house of books has no windows,太討我喜歡了。
opera for a small room
---------
說起聲音跟裝置,三月在Barbican遇上的,還是難忘至極。進入展場前,見到門外棟著牌子,提醒進場者小心:"Birds are flying free'。多麼有詩意的告誡。人與非人的互動,造就的整個聲音環境,期待將來再碰上他的創作。在網上多找來幾個他其他作品,只想說句,He's simply amazing.
Trained as a musician and composer, French artist 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 creates works by drawing on the rhythms of daily life to produce sound in unexpected ways. His installation for The Curve will take the form of a walk-though aviary for a flock of zebra finches, furnished with electric guitars and other instruments and objects. As the birds go about their routine activities, perching on or feeding from the various pieces of equipment, they create a captivating, live soundscape.
Susan Philipsz: Lament for a drowned love
用Susan Philipsz跟樊同學換來了Janet Cardiff & George Bures Miller
The house of books has no windows,太討我喜歡了。
opera for a small room
---------
說起聲音跟裝置,三月在Barbican遇上的,還是難忘至極。進入展場前,見到門外棟著牌子,提醒進場者小心:"Birds are flying free'。多麼有詩意的告誡。人與非人的互動,造就的整個聲音環境,期待將來再碰上他的創作。在網上多找來幾個他其他作品,只想說句,He's simply amazing.
Trained as a musician and composer, French artist 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 creates works by drawing on the rhythms of daily life to produce sound in unexpected ways. His installation for The Curve will take the form of a walk-though aviary for a flock of zebra finches, furnished with electric guitars and other instruments and objects. As the birds go about their routine activities, perching on or feeding from the various pieces of equipment, they create a captivating, live soundscape.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