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4日

第十六首

不是什麼古怪,只是語言不明白,反正譜上同一旋律,就加上去,當作隱藏的歌好了。

Feist - La Même Histoire

Quel est donc
Ce lien entre nous
Cette chose indיfinissable?
Oש vont ces destins qui se nouent
Pour nous rendre insיparables?

On avance
Au fil du temps
Au grי du vent... ainsi...

On vit au jour le jour
Nos envies, nos amours
On s’en va sans savoir
On est toujours
Dans la mךme histoire...

Quel est donc
Ce qui nous sיpare
Qui par hasard nous rיunit?
Pourquoi tant d’allers, de dיparts
Dans cette ronde infinie?

On avance
Au fil du temps
Au grי du vent... ainsi...

On vit au jour le jour
Nos envies, nos amours
On s’en va sans savoir
On est toujours
Dans la mךme histoire...

On vit au jour le jour
Nos envies, nos amours
On s’en va sans savoir
On est toujours
Dans la mךme histoire...
La mךme histoire...

2008年12月13日

前進

Gnarls Barkley - Going On



-------------------

By the way, this gives a powerful touch to Reckoner.

2008年12月12日

沒有時間




好像都在說九十年代的音樂。Blur宣布復出後二十四小時,有神秘人在我走得最歡喜的橋面上貼了三十尺長的歌詞graffiti。那年夏天,太遙遠了。

you've been so busy lately
That you haven't had the time
To open up your mind
And watch the world spinning
Gently out of time

2008年12月10日

這一夜,來聽聽Suede

Blur復合賺錢。九十年代就早遠去。
這一夜依然那樣沉悶,不如聽聽Suede。

it'll be alright
Cos tonight we'll go drinking we'll do silly things
and never let the winter in
And it'll be okay like everyone says
it'll be alright and ever so nice

2008年12月8日

單曲唱片

擁有的單曲唱片極少,都是胡亂在大減價清貨買下的吧,但其中有次抱著兩張單曲的記憶是特別深刻的。該是2006年的夏天吧,摸著路去那所謂的唱片街,烈日當空走入黑壓壓的獨立唱片店。店鋪裡的架又大又凌亂,叫我嘖嘖稱奇的是,每隊樂隊名字牌下放的唱片比外頭的店子多上幾倍,都是些主要album之外的陪襯品,諸如EP, single, re-issue等等。那時見識少,在某些格子見到自己曾經聽上無數遍的歌曲,曾經被單獨印在一張唱片上,出現在自己眼前,竟有點震動。買單曲確實是愚蠢到無可救藥的行為,就像今時今日依然用菲林照相一樣。itunes也讓人逐首歌下載的今天,專程為一首歌曲而制的唱片,還可以生存多久呢?那次以後,我也沒怎麼買過單曲了,是否因為很難有一首歌之於我再有那兩張單曲的重量,倒也不太清楚。



2008年12月4日

今天應該很高興

我獨自望舊照片 追憶記往年
我默默地又再寫 彷彿相見

今天應該很高興 今天應該很溫暖
祇要願幻想彼此仍在面前

------------------------------

2008年12月2日

與流行相反

今晚終於再踏進這家唱片店。老闆問為何這麼久沒"參觀"(事實上我看多買少),也一時不知所以。回來後是在店外經過好幾次了,卻總是停在外面。而其店鋪之小,也實在談不上進去與不進去的分別。最先發現是唱片店多了句宣傳口號,印在單張和它親自代理的唱片上,而老闆親自去找來代理的唱片亦比想像中多(有七隊樂隊了!)。香港不至於有rough trade,但總算有家一邊代理一邊零售的獨立唱片店,而且,似乎站得住腳!六年,對這個殘酷的城市也算長了。

那句口號讓我樂上了一陣子。Zoo Records: The opposite of Pop. 認真地提出與流行的相對來定義自己,即使是包裝或是策略,也是種勇氣。當然,依然堅持,there's nothing bad about pop, it's just that we should know there are alternatives.

http://www.zoo-records.com/

2008年11月30日

國境之南



"高中畢業那時候,我決心把心裡所想的事情只說出一半,理由已經忘了,但是這種想法我實行了好幾年。然後有一天,我發現我變成一個只能把心裡所想的事說出一半的人了。" 村上春樹,<聽風的歌>

-----------------------
書中出現,Nat King Cole所唱的south of the border其實是不存在的,是村上春樹把人名弄錯了。

不知何故,近日整理書架,手放在小說本上,才想起去年年底草草看畢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同時又想起一個人,一個我完全談不上熟悉的人。自從讀過<聽風的歌>,混亂時讓我安定下來的,總是村上的文字。也不知是否混亂時每是冬天,印象中每次翻過這些小說,也是冬日,縮在被子中翻書,仿佛讀村上的指定動作。

上一次讀的是<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亦是上一個冬天了。來回一趟,再達英倫,沒想到會帶回許多的傷痕。而且,四時就下的太陽,交不了就像世界末日會來臨的論文,沒有下雪但冷得人不想離家的寒氣,都教人加倍沮喪。也許最後是<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救了我。莫名其妙的,我窩在床上把這本書讀完,就起來工作了。如是者,我渡過了那難過的冬季。

隨之而來是美好的春夏。偶然間我把<國境之南,太陽之西>送了給一個人,一個我談不上熟悉的人。暫且稱他為C吧。

C是我在倫敦所居住那所房子的同屋者,來自北京,也因而是我到步後最早認識的人之一。我們同屋的五人感情不錯,但是都僅限於見面點頭,閒話家常。後來我們也偶有聯誼活動,不外是一同弄餐、到酒吧喝酒之類。記得有次來自愛爾蘭、比我們大好幾歲的姐姐問起我們的感情狀況。在這些社交場景,我們都隨意說了兩句。C卻說得比我們都多,給了我很深的印象。C平靜而認真地說他沒有談過戀愛,而且覺得自己太理性了,所以並不相信這種東西。

我跟C雖然同在一間房子,勉強說是用同一種語言,但他說純正的京片子,我才剛開始學普通話,我們有時也得被迫用英語交談。後來我們也沒有成為要好的朋友,依然是偶有幾句,生活上間或互相幫忙一下。直至我把書送給C那一刻,我也知道我們只是擦身而過,別後不會再會的。但我卻遇然見證過C的一段情。

我房門一推開就是廚房,穿過玻璃就看到餐桌上的光景。最初C帶一班朋友回來弄飯,後來來的只有一個男的,來吃C弄好的飯菜。日子久了,男的也認得我,在街上碰見我們也會打招呼。後來有一次在他們吃飯時進廚房倒水,C就跟我介紹那是他的男朋友了。那時我真為C感到高興,但也想起他早前說過關於自己的話。最初他們只一起吃晚上那頓,我也總是待他們吃過才進去煮。半年過去,有時早上上課前、中午剛醒來,也會碰見他們在一起。

我們住在一起這五人,最後一次晚飯聚會,就是我將要離開那星期。雖然從來沒有真的親近過,但要道別竟也依然難捨。飯後C和我在房間聊了一會,大抵都不過是將來有什麼打算、來北京找我玩啊之類吧。最後不知談上了什麼話題,C告訴我他跟情人分開了。到那刻我才忽然想到似乎真的有一會兒沒見過C跟情人在廚房了。C跟我說很傷感,似乎很難再相信什麼感情了。他說,他不明白。我不知就裡,卻又想起大約一年前C在我們面前說過的話兒。

安慰的話我固然不懂說,也不想說些電影中時常出現的對白應對。但我想起了那難過的冬天。在書架上抽出<國境之南,太陽之西>,送給我談不上熟悉的C。我告訴他,感情的事,我也不知曉,但我曾經在很傷心的時候看完這本書,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C好運。的而且確,<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也是本談感情的書。我猜我並不會再見到C了,而這本書也沒有讓我們變得熟悉。也許,也許終有一天,我會想寫一封電郵給C,問他:覺得書怎麼樣?

不知道那時C還會不會覺得自己太理性、無法相信感情?不知道他會否記得在廚房這段情?也許C會什麼也忘記了。但當我又在冬天時在書櫃上拿下村上的小說來看時,我就會記起C,這個我談不上熟悉的人,和那本<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2008年10月29日

KRAFTWERK
香港演唱會
2008年12月5日
赤鱲角亞洲國際博覽館 Hall 9

流行音樂歷史上影響力最無遠弗屆的樂隊之一,電子音樂教父與先鋒Kraftwerk 將會在2008年12月5日於AsiaWorld-Expo Hall 9,獻上他們歷來首場登陸香港舉行的音樂會。

德國電子音樂先身驅Kraftwerk 遠在40年前已展開他們對未來與科技的獨特視野,見證到他們如何為electro、synth-pop、techno、trance等眾多當代電子音樂風格開創先河。

2008年的今天,Kraftwerk打造出揉合電腦動畫與數碼環迴聲響的多媒體表演,樂迷看到不獨只有Kraftwerk 演繹出過去他們的無數經典作,同時也是一場必定會令其忠實樂迷看得大呼喜悅的多媒體奇觀展覽。

Kraftwerk 2008 Live in Hong Kong的陣容包括:Ralf Hütter / Fritz Hilpert / Henning Schmitz / Stefan Pfaffe。

Kraftwerk的故事
大約40年前,一所位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的冰冷潔淨音樂實驗室Kling Klang Studio內,一隊喚作Kraftwerk 的樂團開始利用一堆電子器材與他們研製出的神秘發明品,來實驗出他們的「機器音樂」,人們之前從未聽過如此的前衛音樂:冰冷、刻板、簡約、重複性與差不多全然電子處理,這種嶄新破格的音樂意念,就在70年代公諸於世,流行音樂從此再不一樣了。

由兩位成員發起的他們早年發跡於60年代末的德國Krautrock實驗音樂圈,從而在70年代中期發展成一隊聲譽卓著的Synth-Pop四人樂團,Kraftwerk今天是一個充滿傳奇性的名字,他們曾表示「要做出很德國的音樂」之意向,所擁有是其別樹一幟的聲音——電子節拍、電子合成器、vocoder人聲。David Bowie、Depeche Mode、Joy Division、New Order、The Art of Noise、Afrika Bambaataa等經典音樂單位,皆曾承襲著他們的薰陶而來,其影響力足以跨越new wave、techno、hip hop各大音樂流派。

尖端、高科技、無菌而賦予奇怪吸引力的音樂,Kraftwerk 那簡約的旋律、精確的電子程序、奇妙的淺顯的歌詞(“Radioactivity is in the air for you and me”),展現出其不動聲色的幽默感與荒謬。體驗一場Kraftwerk的現場演出,那是由四名西裝筆挺的男士(及其機械人替身)站在台上的操控桌前,背著視覺效果投映、燈光、機械與劇場,帶來一個完全同步的視覺奇觀旅程。

Kraftwerk 香港演唱會
2008年12月5日
赤鱲角亞洲國際博覽館 Hall 9

票價: HK$680 (全企位)
門票於10月30日星期四上午10時起於快達票及各通利琴行公開發售
購票熱線: (852) 31-288-288
網上購票: www.livenation.asia / www.hkticketing.com
查詢: (852) 2989 9239

2008年10月5日

也許,我應該更新




依然有sight and sound、ups and downs,但早就告別camden town了。每每星期日早上起來,也懷念Camden Town的美。出門轉右直行到小士多,買一份Observer(如果那是週日)或guardian,抱著重重一份足夠看上半個月的報紙,轉到街角的小cafe。要一份永遠不會好吃到那裡的full breakfast,加一杯用來伴報紙的咖啡。坐上半天,然後這天才剛剛開始。那是明報星期日生活和街口茶餐廳無論如何親切也無可比擬的,一種閒逸,一種心甘情願的孤獨、的美好。

In every already, there is a not yet. 總是在失去後認為再次到達就能用力珍惜,總是覺得there is a not yet. 這次回去舊地了,兩個月過去了,只覺得一切都是already。完了完了,剩下的只是胡草湯草撞上夏末秋初的氣味。用上一句最老土最庸俗的punchline:三個月足夠讓人戀愛和失戀了。與倫敦告別,寫完那篇折磨良久的論文,到又要全程投入新一種校園生活,用力結束和用力開始許多新軌跡。一股勁兒,撞向未知的地方,亦只需要三個月。

也許因為不知道how long is now,在課堂上播菠蘿油王子時忍不住哭了。誰在過去,誰在未來,我實在不知曉。但我確信,我在現在。沉悶而無法與過去未來連繫上的現在。兩個多月的空白,大概足夠趕走會來這兒的人吧,也正好讓我下意識地寫得像自說自話。還是那句說了等如沒說的,希望多寫吧。

2008年7月26日

Dear London and the people I met in London

I seldom read poems, but this is one of the very few I know, and it's my favourite. I translated a bit of it, even it's just a poor and direct translation, I wish to share with you all.

〈贈別〉 顧城

今天
我和你
要跨過這古老的門檻
不要祝福
不要再見
那些都像表演
最好是沉默
隱藏總不算欺騙
把回想留給未來吧
就像把夢留給夜
淚留給大海
風留給帆

<赠别> 顧城
今天
我和你
要跨过这古老的门槛
不要祝福
不要再见
那些都像表演
最好是沉默
隐藏总不算欺骗
把回想留给未来吧
就像把梦留给夜
泪留给大海
风留给帆

'Farewell' by Gu Cheng

let us leave the retrospection to our future
just as we leave dreams to the night
tears to the ocean
and breeze to the sail

2008年7月8日

the Flaming Lips - Do You Realize



Do You Realize, that everyone you know someday will die
And instead of saying all of your goodbyes, let them know
You realize that life goes fast
It's hard to make the good things last
You realize the sun doesn't go down
It's just an illusion caused by the world spinning round

2008年7月3日

都柏林城堡

不不不,我沒有去愛爾蘭。Dublin Castle是Camden Town裡一家頗有名的pub,有個小房間作現場演出之用,其大名全因在這小房間出現過的的樂隊包括Blur, Travis, Arctic Monkeys等。所以Dublin Castle可說是Camden那indie band和brit rock歷史的重要部份,聽說一大堆band紅前的最後小型演出都在這;雖然今晚看到的四隊也不讓我覺得他們翌日就會登上NME封面。

怎麼說呢?。那房間真會讓人感到意外,它真的很小,大概只能放一百人。Blur真的在這演出過嗎?更有趣的是,這晚最熱鬧時場地也大概不過三十人。但我心裡想,始終現場就是搖滾的靈魂,能夠這樣close這樣細緻地看到一隊樂隊,除非他們真的很差很差,那種現場的力量還是有能力蓋過一切。你,還是會享受的。噢,這就是live。

是晚演出的都是很傳統的guitar band,這幾年最流行那種,快樂至上舞動至上。最紅的一隊叫Junkstar(其實也不相伯仲,當場fans不過十人),是是晚headline act,感覺最pop,我也較喜歡。
http://www.myspace.com/junkstarband



這星期原本有另外兩隊目標的,其實我更喜歡他們,但最終也沒有去看。這一兩年這些比起一般guitar band更是我杯茶,雖然也不能這樣一刀切。

http://www.myspace.com/clorinde
Clorinde - 100 Women


http://www.myspace.com/madammusic
Madam - Calling my love

2008年7月1日

狀況

從柏林遊歷回來後一直庸懶不堪,各方好友公私電郵留言全數遲遲未回,真是不好意思。今天晚上思路清晰精神飽滿,決定一次過把要寫的字都寫完,但當然不計他媽的dissertation。要寫字,又怎少得了這兒?浪漫的留學寫作計劃故然全面崩潰,但總不能讓此地從此荒廢,貼照片也好,放影片也好,都是update,就說點點近況吧。

1. 回來後過了英國本年最佳音樂雙週,兩星期內有My Bloody Valentine十多年後重組的演出,highlight是派耳塞。沒有看錯,是塞著耳朵用的耳塞,開場後三首歌左右八成人戴上。緊接Radiohead在倫敦維園的演出,聽說是有史以來最環保的巡迴表演。沒話可說,Johnny Greenwood is in control. 但我若知道第二場encore時有Karma Police和Paranoid Android的話,我是不會管什麼全球巡迴第一場的。最後是Glastonbury,但我沒去。貼在電視上看轉播,後悔到死。真的很精采。相信現在是中六七之後再現聽音樂的高潮。

2. 將要去現代性之都呢。終於終於。

3. 很久沒有遇到很好的電影了,難得最近看到的法國片Couscous頗得我心(法文片名是La Graine et Le Mulet 。CousCous是一道北非菜的名字,有興趣可以看看這篇小文章。

4. 倫敦很多(太多)event,是好事也是壞事。最近是festival of architecture,暑假關係好展覽特多,連我討厭的大英博物館也有好東西看,怎麼辦?今天在tate modern看了一個關於人像攝影的展覽,主題是street and studio,展出的照片探討的就是在public和private中拍下的人像照片的關係。自然(又!)跟urban history, urban studies關係甚密。攝影依然是我最能欣賞和明白的art form,但問題是看得多自己就完全不想再拍照。關閉多年的Battersea Power station開放一週,探險去!

就是曾出現在Pink Flyod經典作Animals封面那座建築物,對,它真的存在!現在成了我系新programme招生海報的主角。

5. 去了兩次conference之後真的不想再去了。雖然Nigel Thrift當keynote speaker讓我感覺良好。

6. 文哥回來後的high light,絕對是那個Taste festival……像天堂一樣。倫敦人一年還有一天是喜歡美食的。


7. 為了不讓這兒一再荒廢,且配合最近熱情,決定推出每(n)日一歌精選,今次是MGMT!
MGMT - time to pretend (live at glastonbury 08)



8. 近來看過的藝展的link(連Berlin的),for your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