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8日

不需DVD的城市

各位的留言,我都會在留言欄裡回覆的(盡力啦~)
---------------------------------------------------

倫敦平日總不至於比香港鬧市擠擁,但回來後經歷的冬季大減價,卻讓我刮目相看。記得年未在Harrods逛了一次,感覺就像在香港逛年宵市場。有趣的是倫敦人嚴守的一年兩次大減價,遍及任何一類型商店,也包括賣DVD的大型連鎖店。那些堆出來的半價Boxset、3鎊5鎊的DVD,在這城市真可堪稱是"跳樓價"了。但我總有一個想法,認為這個城市的影迷,不太需要DVD。

這就要從頭由倫敦的觀影文化談起了。這可是得慢慢談的課題,將會陸續有來。

這次先談"不太需要DVD"的問題,這尤其是就我這種對電影"愛得太遲",只看過極少世界各國、經典大師電影的人來說的。一般來說,要跟著電影史來追回那些'masterpiece',主要途徑就只有DVD,但影碟鋪告訴我們,除了極少數例外,大師都是喜歡打劫的。(戲夢巴黎就是例外中的例外,值得多買幾隻收藏!如無記錯這廣被誤認為色情片的DVD跌價至港幣20元) 除此之外就是等一年數次的甚麼回顧展,好運之至才遇上心儀那位。更何況,守舊如我總堅持只有在漆黑中對著大銀幕和陪伴你的陌生人,比起對著電視甚至notebook好得多。

就此而言,倫敦可說是天堂。在這兒,會每月定期放映經典電影的地方可說是數之不盡,加上一些定期舉辦的古怪放映專題、和數之不盡的小型電影節,對我而言,是令倫敦正式國際電影節失色不少的----這處每月都像電影節啊。重要的,是這兒各個放映機構都喜愛回顧,密集得當你這兒想買某DVD,某處就公佈下月會在大銀幕上放映。其中最震撼的莫過於British Film Institute平均每月放映兩位導演/演員的全展----沒錯,是全展,BFI對這方面的執著,是讓我這等小影迷大開眼界的。

就舉兩次有趣的經驗。一次是錯過了某電影院放的藍白紅三部曲。我是Kieslowski的影迷,有這套DVD卻一直捨不得看(那是剩下最後三齣未看的了),還以為錯過了在香港一次、倫敦一次,再難有機會在大銀幕上欣賞,誰知說時遲那時快,Barbican Centre就宣佈二月的回顧展'Directrospective'是Keislowski。另一次是,曾經向這邊的Supervisor推介了賈樟柯,他從沒聽說過,但很有興趣看。當我正想把帶過來的珍藏借給他時,BFI就公佈下月會有賈的全展!(雖然以倫敦的物價,這也許是入門影迷之災了)

講多無謂,粗略地數,下月先有上述兩個導演的回顧,再數數其他會在各處放映的還有:Wim Wenders全展、八部半、同流者、一堆Bunuel…還是不數為妙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倫敦的觀影條件還有兩個好處,一是任何非英語電影都會配上英文字幕,二是各大單位的選片者似乎都沒半點歐洲中心,大都是很cosmopolitan。我常這樣說,在這兒,一對情侶夫婦飯後閒來沒事,亂進一間電影院看齣電影,那就很有可能是斷了氣或東京物語!如果你也堅信在大銀幕前看的電影比較吸引,這個城市真是不需要DVD的 。

當然,這只是對倫敦看電影文化的一個粗略簡介,其他的留待後文逐一漫談。

(雖然如此,今期Sight and Sound的editorial就談到digital culture對入場看電影的影響,並說2008將會是關鍵的一年,這個有機會再談。)

3 則留言:

匿名 說...

「在這兒,一對情侶夫婦飯後閒來沒事,亂進一間電影院看齣電影,那就很有可能是斷了氣或東京物語。」
↑原來這麼容易~哈哈~

匿名 說...

現在才發現你的blog...orz

其實呢, 我和你一樣也有一個隱藏的blog
不過不會公開~哈哈
最近又想寫些甚麼了
但XANGA的感覺總比BLOG差了一點

07好戲很多, 希望08年有更多吧
現在等著星爺的"長江7號"

P.S.你在UK請不要常回來.....

Sampson Wong 說...

無名氏:
那有點跨張,但至少選擇比香港多幾陪。

Starry
好久不見!聽說你剛有好消息,早就想說聲恭喜。希望你接著一切順利。

長江7號未上已經劣評如潮...好慘。不過得閒search下youtube search長江7號...有段正野。

有排都不會回來了~~~